English

出版社与软件公司:我们携起手建立大出版

1998-10-07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编者按:对于绝大多数传统出版社和新兴的软件公司来说,各自的优劣都十分明显,如何实现优势互补、联合发展是业界经常谈论的话题,而双方共同的苦衷是:找不到对方、找不准对方。最近,本报与清华大学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一个10人参加的小型研讨会。出版界和软件公司的同仁们发言十分踊跃,研讨会从上午一直进行到下午一点多钟,各路专家全然不顾早已过了吃午饭时间,而千言万语归结为一个声音,就是:让我们彼此多多了解、多多理解、多多合作。

取长补短 事业可成

清华大学光盘国家中心光盘总监制 孙天强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日益迫近,多媒体电子出版物作为一种交互性强、信息量大、声情并茂的新兴媒体,在普通消费者中越来越普及。单就国内市场来说,按照Intel

公司的统计,1996年和1997年在中国内地销售的PC计算机是500万台,其中90%是奔腾机。Intel预测,中国PC机市场的年增长率为31%,是世界平均增长率16%的近二倍。目前,中国内地PC机销量在全球排第四,位于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后,但Intel预测,至2000年,中国将位于第二。按每台计算机每年配备2-3张光盘节目计算。则至2000年,CD一R0M节目的市场容量将超过5亿元,品种1700种。对应这一巨大的潜在市场的,却是国内电子出版物生产能力的相对落后。面对国外同类产品大兵压境、虎视眈眈的紧迫形式,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迅速提高民族电子出版业,已不是简单的掌握一个新经济增长点的问题,而且关系到我们是否能够占领这个新兴的精神文明阵地。

国内从事电子出版产业主要有两部分力量,部分有条件的出版社及专业多媒体制作、发行公司。从事电子出版的出版社一般入行较晚,借助其丰富的出版资源,亦纷纷成立专事电子出版的机构。由于制作电子出版物,尤其是高质量的电子出版物,需要有电脑设计,编程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等多方面的相关技术,而出版社在制作方面的硬件投入和技术力量往往很难达到较高的水平;同时,国内电子出版行业的另一支重要的力量,各个专业多媒体制作公司,在技术和制作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但由于此类公司成立的时间不长,在出版素材、出版资源及出版业务方面与出版社之间又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传统出版社在技术力量方面以及专业多媒体制作公司在出版资源上的缺陷,一方面在短时间内难以彻底解决,另一方面又为双方的互助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在电子出版物的制作阶段,双方的特长、能力,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而在发行阶段,出版社原有的图书报刊,发行渠道与多媒体制作公司在计算机软件领域的发行渠道绝大部分也是互补的。例如作为国内出版物一大分支的大型画报、画册类图书,精美的装帧,大幅的版面,使它们的价格动辄成百上千,成为文化的“阳春白雪”。如果将其改编成电子版本,零售单价将降到百元以下。这样同一本画册的印刷版依然可以在原来的专业型、收藏型读者中发行,电子版还可以在普通电脑用户中得到广泛的传播。相信这种套装产品形式无论在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要优于单一产品形式。

专业多媒体制作公司通过将出版社已出版的畅销书或现在拥有的文字、图片、视频等素材进行再次策划,改编成电子读物,一方面可以发挥出版社在素材资源上的优势,使素材资源得到二次利用,大幅降低电子出版的成本,提高出盘的速度与质量;另一方面,原著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又为电子出版物发行与销售铺平了道路。纵观当前图书市场,两类单位协作范围主要集中在:

1.报刊杂志类:目前,国内一些报刊杂志的电子合订版如《读者》、《电脑爱好者》等大都十分成功。

2.数据库型:如《全国企业名录》、《全国邮政编码大全》等。

3.教育类读物:可分为学校教育的辅助工具类读物如《中学物理教学》,课外教育读物如《十万个为什么》及少儿读物如《看图识字》等多个门类。

4.文化类读物:有关人物、风光、历史、民俗等文化艺术类主题的光盘读物,如《布达拉宫》、《长江三峡》、《中国民俗》等。

5.应用类读物:为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内容提供辅助、咨询的读物如《家庭保健大全》、《中国烹饪》、《中国旅游电子地图》等。

清华大学国家光盘工程研究中心是由清华大学、国家计委、教委、科委联合组建的国家重点科研工程中心。光盘中心下属的节目事业部,作为国内从事多媒体光盘图书制作和发行销售最早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单位,背靠清华大学,拥有国内一流的技术队伍及多媒体光盘图书生产、发行的丰富经验。中心自1992年生产国内第一张多媒体光盘读物《邮票上的中国》以来,已独立制作出版了诸如《大嘴英语》、《布达拉宫》等几十种光盘读物。

至今,我们已与许多出版社进行了成功的合作,如与《人民日报》社合作出版了《人民日报》94、95、96年电子合订版;与中国大百科出版社合作开发《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光盘版;与北京大学出版社合作《北大百年校庆》光盘;与中国旅游出版社合作《旅游城市介绍》光盘等。在这些光盘的成功制作与发行过程中,我们双方都切实感觉到了充分合作的必要性。目前在这种合作中最大的难点可能就在于对两类单位互相了解较少,双方有合作的意愿,但找不到合适的合作伙伴,我们觉得像《中华读书报》组织这样的研讨工作,对加强双方的了解是非常有益的。

互相把关 保证质量

北京大学出版社副总编 张文定

出版社与制作公司开展合作,好处是多方面的。比如现在的软件公司大多数是近年新兴的小企业、小经营,对新闻出版的政策、法规甚至业务都有许多不熟悉的地方。这些公司制作出来的电子出版物经过已经发展成熟的出版社的检测和检查,从某种角度上讲,避免了种种易出现的问题。同样的,大多数出版社不可能有那么多技术人才和设备去专搞电子出版物,让软件公司来完成制作,也是多一道关口。而且电子出版物跟图书一块,其征订、发行也比较方便。

我们北大出版社同包括清华光盘中心在内的很多家软件公司有合作业务。今年恰逢北大一百周年,我们和清华光盘中心合作了《北大百年校庆》光盘,非常成功。当时时间非常紧迫,单靠我们自身的力量困难很大。清华光盘中心在短短两个月内,就完成了任务。基本情况还不错,除了赠送之外,其余的向校友销售,成本基本收回了,现在我们还陆陆续续在卖。值得一提的是,这张光盘的社会效益很好。

出版社,特别是老牌、名牌出版社有很丰富的出版资源,公司有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我们合作可以锦上添花。我们出版社拟出一套对外汉语教学光盘。清华光盘中心有《大嘴英语》,我们也可以联合搞一套大嘴汉语。

出版社和制作公司合作,从某种程度上讲,出版社付出了劳动,从公司收一些审查费也是合理的。我们要保证出版物的质量。特别像北大、清华这样的名牌出版社,出了问题就会相当狼狈。双方的合作从某种程度上可以互相把关、互相促进。

行业机遇 共同珍惜

中国计算机报社执行总编 王 仪

作为自身拥有三种介质媒体——纸介质媒体(中国计算机报)、光盘介质媒体(InfoCD

光盘月刊)和网络介质媒体(中国计算机报互联网站InfoWeb)的单位,中国计算机报社对电子出版物市场的发展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

正如大家知道的,继报纸和网站之后,今年初,我们率先在国内推出了光盘媒体的新概念,即每月随20万份中国计算机报向读者赠送InfoCD光盘月刊。此举可谓开报刊传播风气之先,一石激浪。现在的结果是,我们的举动在很大程度上拉动了这一市场。

我个人认为,未来电子出版物市场的发展与网络是密切相关的。如果谈到真正对纸媒体产生冲击,最终将是非网络媒体莫属。但就目前而言,由于受到低带宽和高资费等因素的制约,国内网络的发展和普及还要走相当长的道路,而随着计算机向社会的迅速普及(去年国内PC销量大致为350万台),社会对于数字化信息的获取能力越来越强,而计算机从本质上说,其主要功能之一就是作为信息获取工具。我们都说正在步入信息时代,但是我们又能实实在在地做点什么,来帮助中国社会更快一些、更好一些传播利用数字化信息呢?网络尚等时日,我们当然不能坐等。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们看到了目前光盘媒体的价值与市场空间(我估计应在3-5年内),于是就出现了至今已累计发行近200万片的In?foCD,预计其全年发行量会在300万片以上。如今,经过九个月的发展,InfoCD已获得了读者的认可,并涌现出了一批广受欢迎的栏目。

我国的电子出版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但是机遇总是伴随着挑战,机遇不会永远等着你,三、五年后,市场方向就转移了。出版社和制作公司如何扬长避短、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这宝贵的发展时间,确实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我们报纸既不是出版社,也不是软件公司,对这个问题没有多少发言权。不过,也许旁观者清吧,我想补充一点看法。现在,大家都说,下一个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产业应该包括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两个方面,前者已发展了多年。我想所谓信息社会,应该是信息服务业大发展的社会。随着这种历史的发展,传统出版业与现代信息服务业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从这个角度看,出版社和软件公司有必要合作,而且这种合作会越来越紧密,甚至是融合。因为这是历史的必然。现在美国就有现成的例子,著名的软件公司微软公司、网景公司等,今年以来,纷纷涉足媒体传播领域。

出版业的传统业务流程,一定会越来越多地遭遇诸如光盘制作、网页设计、软件编程等概念。其实从技术角度看,这与现在的制版、印刷、装订又有什么区别呢?不过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技术水平下,实现的方法在不断进步罢了。反之,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能回避所提供的信息质量吗?现在,国内有不少光盘、网站,没有多少价值,差不多是信息垃圾,一定会自生自灭的。信息服务业要想真正发展起来,就一定会越来越重视内容质量。所以,从眼前说,出版社与软件企业的合作是极有必要的第一步;从长远看,出版业与信息服务业的渐趋融合更是发展的必然。我想,这大概算得上是一场革命,置身这样的时代,你无法回避,只能直面,必须重视。而且,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事关双方未来竞争能力、未来生存发展的大问题。

另外,还有个问题想谈一谈,也算呼吁一下。出版与制作单位人才上各有优势,双方合作对于人才互补、互相学习是很有利的。不仅如此,我们在半年多的制作实践中,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电子出版物制作亟需一种新的、复合型的人才。这样的人才,现在国内非常缺乏。我们的电子出版物质量与国际相比,有差距,一方面是资金问题,但我想人才问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的体会是:目前国内有艺术背景的人才不难找,精通软件设计的人才也不难找,但要寻找兼而有之的通才就很不容易了。如果再要求有一定的策划能力、编辑功底、文字素养,恐怕就难上加难了。这多少暴露出国内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仍与市场距离过远的问题。我以为,国内的教育界应该认真分析市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按需改革专业设置,尽快为电子出版物这一潜力无穷的新兴行业(当然包括网络传播)输送大量可用之才。听说北京大学在这方面已有尝试,我举双手赞成。

以资产为纽带联合三大环节

新闻出版署调研员 王 勤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我国电子出版业已从初期的自然发展阶段进入到规范管理、有序繁荣发展的新阶段。

在这新的形势下,我国电子出版业面临着不少新的问题和挑战。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面对日益进步的制作技术,日益发展的硬件水平,日益成熟的消费行为和日益扩大的市场,我们如果还按原有的制作方法,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规模,原有的营销方式来进行电子出版物的开发生产,就难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难以提高规模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难以提高生产规模和经营水平,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难以满足越来越强烈的市场需求。那么,如何解决电子出版力量分散、生产规模小而全、经营水平低下、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出版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使我国电子出版业得以健康、有序、持续地向前发展,一直是业界所关注的问题之一。

为使行业有较大的发展规模,我们要在进一步贯彻实施精品战略,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大幅度增加生产投入,以扩大再生产能力,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满足市场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使行业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为此,我们要加快行业产业化、集约化、专业化的速度,以期尽快形成以若干出版单位为基础,以若干大型制作单位为核心的大型或超大型出版基地,来提高我们的生产能力和抗打击能力,为繁荣我国电子出版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就要打破原有的生产模式,要把出版单位、制作单位和发行单位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各方面的有利因素充分发挥出来,把各种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才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有自己的市场份额,立于不败之地。

那么,在行业发展中,我们具有哪些有利因素呢?我个人认为应有以下几点:

1、出版单位多年来积累的丰富出版资源和出版经验。

2、出版单位强有力选题策划能力和强大的编审力量。

3、出版单位强大的作者群和读者群。

4、出版单位严格规范的出版管理制度。

5、国有大中型软件企业雄厚的科研力量和高水平的制作队伍。

6、国有大中型软件企业现代化的生产规模和开发能力。

7、国有大中型软件企业高效灵活的市场运作体制和敏锐的市场观察分析能力。

8、国有大中型软件企业强有力的融资手段和高效运作的销售网点。

但由于受现行体制的影响,我们产业的这些优势不仅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有的还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甚至阻碍了行业的发展。因此,只有走出版单位、制作单位和发行单位联合起来,共同发展的道路,把制作、出版、发行三大环节以资产为纽带,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充分调动、利用起来,才能使我国的电子出版业真正走上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欣喜地看到,国内一些企业已率先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北京银冠电子科技公司和人民美术出版社共同开发制作的《中国美术全集》(古代部分),深圳市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共同开发制作的系列《鹏博士多媒体教育软件》,人民日报出版社与新北成公司共同开发制作的《人民日报》(五十年合订本)图文数据光盘,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和东方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图文数据光盘版),中国军事科学院出版社和北大方正集团多媒体开发部合作开发的《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上海汉语大辞典出版社与香港国际商务印书馆合作开发的《汉语大辞典》电子版等大型、超大型的电子出版物,都给业界带来有益的启示。这些丰硕成果的取得,哪一项不是出版单位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版权资源和原有出版单位经验丰富的编审人员以及严格的质量保障体系与国有大型软件企业的经验丰富的计算机专业人才、雄厚的开发制作力量、有效的市场运作体制和高强度的风险资金的投入相结合产生出来的,这其中,少了任何一个环节,少了任何一方的努力,都是不可能完成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